2016年,新林区人民法院受理各类案件254件(含旧存3件),较去年同期上升10.5% ,审执结248件,同比上升21.2%。案数量的增多,审判工作任务和压力进一步增大,为进一步解决案多人少问题,2017年,新林区人民法院及时召开院务会议,推出五项措施,进一步强化审判管理工作。
一是加强审限管理。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,依托法院数字业务系统,实现所有案件网上运行,确保院、庭长和审管办对案件情况“看得见、摸得着、管得住、说得清”。通过案件审判流程管理信息平台对案件进行跟踪督办,对临近审理期限的案件及时向业务部门和主办人提醒催办,保证案件依法及时审结,引导法官掌握好办案节奏,养成均衡结案日常化、常态化的办案习惯,促进审判效率的提高。
二是深化案件评查。将审判管理的触角延伸至每一名法官,拓展至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,不断提高审判管理的科学化、精细化水平和目标导向功能。严格执行上级法院及本院制定的案件质量评查规范性文件,对所有参评案件逐案进行评查,实行一案一剖析,将所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审判业务部门,待问题更正后再次评查验收,确保了案件、卷宗质量的稳步提升,增强了审判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,有效降低了办案瑕疵。
三是注重数据分析。建立针对业务部门审执工作情况的分析通报制度,每季度对审执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整理,对本院审判执行工作的基本数据、总体状况、成功做法、存在问题等深入研判,特别是质效评估指标中的“短板”,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类型案件审理的规范性指导意见和建议,加强与上级法院和一线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,统一裁判标准,增强审判管理的导向和辐射作用。
四是优化资源配置。在增强广大法官均衡结案意识的同时,根据各业务部门收结案动态变化,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,充分考虑法官年龄、专业特长等情况,灵活整合审判资源,将业务骨干和年轻法官充实到审判一线,缓解业务部门的结案压力。争取区委支持,聘用2名速录员,经岗前培训后分配到一线业务部门,使审判法官与书记员基本达到配比要求,确保了审判、执行工作稳步推进。
五是推进社会监督。通过开展庭审微博直播、裁判文书上网、新闻发布会、听证会等工作,增强法院工作透明度。组织开展邀请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或在校学生等参与旁听案件庭审活动和“法院开放日”活动,依法保障社会各界人士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、参与权和监督权,提升司法公信力,使社会舆论监督成为我院审判管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依据。